当前位置:首页 »中科院汶川地震区域五年遥感动态监测结果发布
中科院汶川地震区域五年遥感动态监测结果发布
据新华社消息,在四川汶川地震5周年之际,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发布了对汶川震区5年来城镇重建、滑坡泥石流灾害、堰塞湖、生态恢复等情况的遥感动态监测和评估结果。
对震区城镇重建的监测显示,5年来北川新城、汉旺、擂鼓和南坝等12个乡镇区域的重建取得了重大成就。震后临时安置房在2010年后基本拆除,2011年城镇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灾区学校、道路和生活等基础设施改善,城镇建设布局更加合理;映秀、擂鼓、南坝等山区乡镇基本在原址重建,5年来周边生态环境整体上有了很大改善,道路、交通、河道基本恢复正常。
对震区13个重大滑坡群的泥石流发展及植被恢复状况的监测显示,5年来,泥石流灾害频发,但强度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震后滑坡群的滑坡体植被覆盖逐步恢复,目前大型滑坡体植被覆盖恢复已进入缓慢发育阶段,但仍有部分滑坡体存在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风险。对震区36个堰塞湖的动态监测表明,堰塞湖风险已完全解除;5年间未发现新增堰塞湖;未完全疏通的堰塞湖库容量已有效减低,坝体因人工加固、疏导或自然冲刷等因素,已十分牢固。
对北川、青川、汶川等12个重灾县市农田受损和恢复情况的监测显示,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损毁的农田只有20%左右得到了恢复和耕种使用。遥感监测还显示,地震导致灾区植被覆盖度减少6.5%,到2011年已恢复了4.4%。野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系统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据悉,汶川地震发生后,中科院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系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应急监测与灾情评估。随后,中科院遥感地球所于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4到5月连续开展了震区遥感动态监测。
此文关键字:汶川地震 中科院遥感监测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习近平出席建成暨开通仪式并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 新浪财经:北斗效能升级,广州南方卫星导航加速北斗产业布局
- 李朋德:聚焦智慧社会新需求,地信产业发展
- 中国测绘报:创新为 应用为本
- 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通知
-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推荐的一项测绘专利获奖
- 北斗系统开通五周年:服务覆盖200余个国家和地区
- 2017年全球GNSS芯片市场会是什么样子?
- 新测绘法将着力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升级
- 中国北斗导航精度未来将达毫米级
最新资讯文章
- 遥感卫星影像技术及应用交流会成功举办
- 南方测绘与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 千人齐聚线上说明会,1+X证书助力测绘职教新发展
- 第七届普适定位、室内导航与基于位置服务国际会议顺利举办
- 南方测绘助力广东全省CORS网北斗升级
- “新测绘 新融合 新跨越”南方测绘用户大会-福建站
- 南方测绘“测绘教育专题论坛”重庆站线上顺利召开
- 0.5″高精度测量机器人丨你没见过的“测绘特种兵”
- 南方测绘集团2022年初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 2021年南方测绘年度十大新闻
- 新型基础测绘西安试点取得阶段性成绩,南方测绘收到感谢信
- 新业态 新挑战 新发展丨南方测绘集团总部2021年会举行
- 南方测绘时空大数据中心落成揭牌
- 南方普适型地灾监测设备获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认可
- 迈上新台阶丨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南方测绘担任重要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