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六号首飞成功送出20颗卫星 到底牛在哪儿
20日7时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而且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亚洲纪录。
“天女散花”背后
20颗卫星形态各异
“这20颗卫星都不大,‘身材’高大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东方红海特公司的开拓一号卫星,也才100多公斤重,它位于顶层,也是先被释放出去的。‘迷你’的子星只有几十克,比一部小手机还小。这些卫星有的用于验证在轨技术,有的用于相关技术应用。”长六火箭主任设计师张晓东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校生研制的卫星为例说,“那颗卫星主要是用于监测船舶和飞机的航行情况,避免出现像马航这样的失联情况。”
一箭多星不是为了炫技术
一箭20星并非为了“显摆”酷炫的火箭技术,市场这块“大蛋糕”才是这次发射的大“甜头”。
很多人都知道,发射低轨道卫星的运载火箭其价格就要比发射高轨卫星的火箭便宜,而小卫星一般采用500公里以下高度的轨道就足够了。同时,多星发射还能进一步降低单颗载荷的发射成本。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峰说,多星发射犹如品质依旧上乘的“特价旅行”,对于客户来说,价格诱人愿意尝试,对于火箭来说,客户越多,每颗卫星的费用就越低,如果有批量化运载火箭的订单,火箭的研制成本还会更低。“这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长征六号新在哪里?
“三平”测发新模式
以往,火箭研制完毕从总装车间运往发射场,大多是分段运输,然后在发射场的塔架上完成火箭各子级的垂直吊装总装和测试。
长征六号对这一传统模式进行了彻底变革,创造性地采用了“三平”测发新模式,即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
回收利用的航天新技术
长征六号采用了我国新研制的高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
由于火箭在飞行中,需要不断对发动机氧箱进行增压,自增压方案利用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的富余氧气为一级氧箱进行增压,可为火箭减少12个单独的增压气瓶以及一整套冗余增压系统,大大优化火箭总体方案并减少质量隐患。
这项回收利用的航天新技术在上没有先例。
全新的火箭“神经网络”
控制系统是火箭的“神经网络”。长征六号紧跟运载火箭发展趋势,将控制、测量、供配电组成全新的电气系统,实现了箭上信息一体化、供配电一体化和地面测发控系统一体化,有效提高了火箭电气系统的性、可靠性与适应性。
航天“智造”的新工艺
长征六号在设计中采用了全箭数字化协同研发及一体化总装集成技术。将设计转化为实物,充分展现了航天“智造”的新工艺。
意义
一箭多星与导弹分导技术
俄军事指出,目前,世界上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只有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和印度。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多种不同轨道的卫星技术是比较复杂的,不容易掌握。因此,掌握“一箭多星”技术既标志着运载火箭能力的提高,也标志着发射技术和火箭与卫星分离技术上的新突破。而掌握这一发射技术也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它可以为发展导弹分导技术打下基础。
但导弹分导技术远比发射多星要复杂得多,因为分导弹头要攻击不同的地面目标,如何控制好再入角度直接关系到导弹的实际命中精度。目前美国正在大力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因此多弹头分导技术是突破反导系统的好办法,它能有效躲过对导弹的拦截。
有资料显示,当分导弹头数达到5~15个时,导弹突破反导系统的概率接近100%,即完全拦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俄美分别发射“一箭多星”是向外界表明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不排除暗中较劲的可能性。
多次执行一箭多星任务的俄“第聂伯”运载火箭也非常值得关注,它是由RS-20洲际弹道导弹改造的。采取地下井冷发射方式,利用原有的导弹发射井,因此几乎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习近平出席建成暨开通仪式并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 新浪财经:北斗效能升级,广州南方卫星导航加速北斗产业布局
- 李朋德:聚焦智慧社会新需求,地信产业发展
- 中国测绘报:创新为 应用为本
- 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通知
-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推荐的一项测绘专利获奖
- 北斗系统开通五周年:服务覆盖200余个国家和地区
- 2017年全球GNSS芯片市场会是什么样子?
- 新测绘法将着力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升级
- 中国北斗导航精度未来将达毫米级
最新资讯文章
- 遥感卫星影像技术及应用交流会成功举办
- 南方测绘与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 千人齐聚线上说明会,1+X证书助力测绘职教新发展
- 第七届普适定位、室内导航与基于位置服务国际会议顺利举办
- 南方测绘助力广东全省CORS网北斗升级
- “新测绘 新融合 新跨越”南方测绘用户大会-福建站
- 南方测绘“测绘教育专题论坛”重庆站线上顺利召开
- 0.5″高精度测量机器人丨你没见过的“测绘特种兵”
- 南方测绘集团2022年初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 2021年南方测绘年度十大新闻
- 新型基础测绘西安试点取得阶段性成绩,南方测绘收到感谢信
- 新业态 新挑战 新发展丨南方测绘集团总部2021年会举行
- 南方测绘时空大数据中心落成揭牌
- 南方普适型地灾监测设备获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认可
- 迈上新台阶丨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南方测绘担任重要职务